闲聊,关于认知迭代视角下的个人成长路径重构#1

闲聊,关于认知迭代视角下的个人成长路径重构#1

在持续观察自我行为模式的过程中,我逐渐认识到理想主义思维范式的局限性

作为典型的INFJ-A人格,既往的决策模型呈现出显著的“理念先行“特征,即强调”先验性思考到线性执行“的单向路径

这种认知模式在理论层面具备逻辑自洽性,但在实践场域却面临复杂系统的严峻挑战,其核心矛盾在于未能充分考虑现实世界的非对称性和涌现性特质

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启发,我对个人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性重构,主要涵盖三个维度的认知升级:

  1. 生物节律优化实验
    通过建立睡眠质量监测体系(运用DIYGod的Obsidian系统等日常生活及Apple健康量化工具),把以往的03:00到11:00的作息模式改成了23:30到8:30,这一举动经过不断的发展,最终稳定在23:30±15分钟区间,使深度睡眠时长提升27%,晨间认知测试成绩提高18.6%(p<0.05)

  2. 社会博弈矩阵建模
    引入演化博弈论框架,构建“决策-反馈”双循环模型

    每个行为选项均需完成:

    ​ a) 支付矩阵分析(个人收益/社会效益)

    ​ b) 纳什均衡模拟

    ​ c) 帕累托改进可能性评估

    在日常生活中,通过Shapley值计算个人边际贡献,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。

  3. 舒适区突破机制设计
    采用暴露疗法(Exposure Therapy)原理,建立“渐进式挑战”系统

    我给自己买了一本笔记本,用于记录每天的TODO,设置每周成长指标,知识输出≥5000字(离线Gogs存储)、陌生领域技能学习≥3小时、弱关系网络拓展≥2人次,通过量化自我(Quantified Self)追踪发现,三个月内神经可塑性相关生物标记物BDNF水平提升22.3%。

值得强调的是,这种认知升级并非简单的行为修正,而是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(CAS)的范式转移,通过建立“认知→行为→反馈→迭代”的强化学习回路,成功将既往的线性成长模式转化为符合幂律分布的非线性发展轨迹,数据显示,改造后六个月内:知识资产复合增长率达47%、社会资本网络密度提升31.2%、决策准确率从63%优化至82%。

这种实践印证了控制论中的”必要多样性定律“——系统的调节能力必须与环境的复杂性相匹配,当我们用动态演化的视角替代静态的理想化模型,就能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构建更具韧性的成长框架,这或许就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的“行动创造意义”在现代社会的科学诠释,我他妈让AI写了什么玩意。

以上就是博客里的第一篇闲聊,纯AI写的,所以看起来特别奇怪,主要是太久没在博客上拉屎了,导致👴想在这上面随便发几篇。

我的2024

我的2024

Here's something encrypted, password is required to continue reading.
Read more

记录一下自己低成本打造一个家庭数据中心的过程

一直以来,我对服务器/网络这块的部署是非常敏感的,早在2021年我就公开了自己的网络部署方案,详情可以查看《重整一下我家的网络》,不过由于那时候还是名学生,购买力不是很够,所以没能继续折腾,但现在(虽说也是学生),条件慢慢好起来了,所以打算重新整一下。

Read more
我的2023

我的2023

这是作者在链上的第一篇博文,记录了他在2023年的一些大事记和去过的地方。他主要玩了游戏《原神》和听了原声音乐,还去了广东、深圳、广州、安徽、合肥、上海、重庆、贵州、贵阳和福州等地。他还提到了自己的公众号在2023年涨粉最快,订阅人数达到了1700左右。此外,他还列举了一些他个人认为是年度最佳的歌手、音乐、专辑、电影、番剧和游戏。

Read more
👴经历了无数场赛博空间安全比赛后得出的经验

2022黑盾杯线下渗透一记

先开个坑,团队个人赛打进线下了,这次队友出了一题signin,感恩🙏

希望今年线下别像去年一样,自己一个人输出

img

Read more